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为人们健康服务的同时,还留下了许多经典有趣的故事。在本专题中,有中医名言的典故由来、中药治病的故事,还介绍了中药的功效及方剂,让您在轻松愉快的故事氛围中学习中医、了解中医、接近中医。胡椒的典故

胡椒原产印度,而今我国南部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均产。其苗蔓生,茎极柔弱,果实球形,初为绿色,熟则呈红色,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为黑褐色,通称黑胡椒,俗称“黑川”,西方国家称之为“黑荜拨”。

如将成熟果实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呈灰白色,谓之白胡椒,俗名“白川”,英美称为“长粒荜茇”。

在人类历史上,由胡椒引起的战争,而且是规模较大的流血之战,大约有两次,这是因为欧洲人很久以前视胡椒比黄金还珍贵的缘故。

公元年,当时的葛特人向意大利索取胡椒与黄金,结果遭到拒绝,于是大动干戈,出兵侵占了罗马城。

意大利当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按照葛特人的要求,在全国收集到磅上等胡椒,才把罗马城赎了回来,小小胡椒,竟使意大利蒙受了奇耻大辱。

另一次胡椒战争发生于年,当时西班牙人从印度运回了一批胡椒,波兰人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出军队前去掠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许多人为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胡椒的功效

胡椒作为药用,在我国大约始于唐朝,它的主要作用是温中散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

特别是对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呕吐清水,冷泄冷痢者最为对症。

清代名医黄宫绣对胡椒的评价颇为中肯公允:“胡椒辛热纯阳,比之椒,其热更甚。凡因火衰寒入,痰食内滞,肠滑,冷痢,阴毒腹痛,胃寒吐水,治皆有效。

但此止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桂附有补火益元之妙。”

由此可见,黄氏对胡椒的药性掌握的恰如其分,他将胡椒与蜀椒、肉桂、附子的功效作了简要比较,深入浅出,甚为确切。

现今,人们习惯将胡椒当作一种常用的美味调料,佐餐食用。

虽说它能“杀一切鱼肉鳖蕈毒”,又有开胃进食之功,但毕竟属辛热纯阳食物,阴虚火旺之人还是不食为好。

李时珍自己对此就深有体会,时珍年少之时爱吃胡椒,以致每年都患眼疾,开始不明其因,后来才意识到是多吃胡椒的原因,于是“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目病亦止”。

由此看来,日常生活中选用各种调味品时,也该注意因人而异,且不应久用多食。

代表方剂如胃痛散(剧)。其功能以散寒止痛,舒气导滞为主。临床主治胸膈胀满,胃寒作痛,倒饱嘈杂,不思饮食,呕吐酸水等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tp/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