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回归春晚被封杀16年的小品王
马上要过年了,这几天有人爆出春晚节目单: 陈佩斯、朱时茂重新合体,出演小品《猪联璧合》???!!! 且不论这个传闻是真是假,单就“陈佩斯”仨字儿,就足以让君君浮想联翩! ▌春晚小品的开山怪 年初春的一个晚上,俩哥们在路灯下侃大山。 一个说,单位晚会真没劲,歌手能唱歌,相声演员能说相声,但电影演员却只能朗诵诗歌。 另一个则附和道,不如我们也搞点儿东西? 俩人缓步远行,一个背影宽厚、一个脑瓜锃亮。 1年后,春晚多了一种艺术形式,叫小品;而这哥俩,成了江湖上永远的传说。 其实,早在年,春晚上就有过小品,但当时的春晚是观众电话点节目,所以只能算是演员的展示。 而真正意义上为观众创作的喜剧小品,还要数陈佩斯的《吃面条》。 年,春晚开始前的30分钟,所有节目的演员要么走台位、要么吊嗓子,只有俩人捉鸡的“闲”着—— 陈佩斯和朱时茂,他俩的节目《吃面条》,仍然没被定下来上不上。 因为在当时,春晚节目都要求必须有特定的意义,但《吃面条》,却是单纯的逗乐。 能否被接受,很难讲。 陈佩斯性子急,一甩大棉袄,扭头就走:“不上了!” 幸好还有朱时茂,他劝住了陈佩斯,终于在春晚开始前的10分钟,《吃面条》被定了下来! 据陈佩斯说,演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台下的凳子四处散落,很多人盘腿坐在地上。 后来才知道,是小品的“笑果”太好,观众笑的肚子疼,只能坐地上。 而在这之后,俩人一发不可收拾。 年的《拍电影》、年的《羊肉串》、年的《胡椒面》等等,那些年春晚的笑声,被这哥俩儿承包了一半。 更难得的是,陈佩斯那些年的小品,质量还特别高。 虽然塑造的角色都是小人物,但他从不拿残障人士和屎尿屁作文章。 《吃面条》中,惟妙惟肖的无实物表演在一成不变的春晚舞台脱颖而出。 《警察与小偷》中,同穿制服,但由于身份的不同,警察和小偷对同一个话题的不同反应,贡献了最多的笑料。 《王爷与邮差》中,通过清末与洋人的赛跑比赛,类比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主题上完胜。 可以看到,陈佩斯的小品始终以矛盾为主,以结构取胜。 再对比最近几年春晚的小品,用的最多的逗笑手段,是谐音梗、恶搞和化用“网络流行语”。 ▌“小人物”喜剧的领路人 你可能想不到,对比小品,陈佩斯在电影上的成就更高。 早在年,他就与父亲合作,拍了电影《瞧这一家子》。 当时文革刚过,特别流行“伤痕文学”,而这部电影则是十年浩劫之后的第一部喜剧片,极具里程碑意义。 两年后,他又在电影《夕照街》中饰演了“二子”一角,虽是配角,却抢足了风头。 之后趁热打铁,连续推出《父与子》、《少爷的磨难》、《二子开店》等一系列电影作品。 还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集影视创作、制作、发行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公司主打的“二子”系列喜剧电影,更是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 往大了说,陈佩斯是中国喜剧事业的拓荒者。 往小了说,葛大爷、周星星同学之前,中国小人物喜剧的头一个代言人,就是那个秃头、小眼、一脸贼笑的陈小二。 就连随便打个酱油的电影配音,陈佩斯都能拿出不少经典作品。 《花木兰》、《宝莲灯》、《宝葫芦的秘密》…… ▌体制内的不安分者 舞台上,陈佩斯是个实打实的“二皮脸”;但舞台下,他对艺术的较真儿,无人能及。 为了让作品更好的呈现出来,陈佩斯费尽心思。 年的《胡椒面》和年的《大变活人》,陈佩斯两次极为“大胆”的在春晚舞台上光膀子。 他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位“敢”在春晚上光膀子的小品演员。 但也正是这份不管不顾的创新,让他和央视渐渐起了矛盾。 年,陈佩斯和央视第一次发生冲突。 为了喜剧效果,他要求小品《狗娃与黑妞》用单机拍摄,借鉴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结果被拒绝。 年,《警察与小偷》彩排时,陈佩斯提出多机位拍摄。 结果非但没通过,还把前面的一段很重要的过场戏减掉了。 直到年,冲突终于爆发。 因排练小品时再次被导演拒绝合理建议,陈佩斯以“创作理念不合”为由,说服了朱时茂,退出了这届春晚。 但紧随其后发生的事,让陈佩斯彻底离开了这个舞台。 年,陈佩斯和朱时茂把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下属公司)告上法庭。 缘由是未经许可,擅自把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上的8个小品打包发行。 官司赢了,央视道歉、赔钱;但当时的陈佩斯,更像是输家。 几乎一夜之间,他在电视银幕上彻底消失,再也没有接到过与广电系统有关的演出邀请。 他一手创办的公司也倒了,最难的时候,连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块钱的学费,都掏不出来,摸遍口袋,只有块。 那些日子,他跟打小就认识的几个胡同串子朋友,整天的喝酒抽烟瞎侃。 但也正是在这最难的时候,他找到了自己的路: 不能老是停在这么一个10分钟、15分钟的小东西上,搞喜剧,往前走! ▌手艺人 多年之后,陈佩斯再度出山时,他的自称已经变成了“手艺人”。 没有电视邀约,就大量走穴、接拍广告,再把挣来的钱投到喜剧舞台上。 年,他排演的第一部舞台喜剧《托儿》花了30万,家产全都投进去了。 一开始陈佩斯心里也没底,一是当时的观众根本就没有买票的习惯,都是找熟人、拉关系弄后台票看。 二是国内的话剧,基本都是赔本买卖。 所以他特地送了一些赠票给北京的高校,生怕人太少场子难看。 但结果证明,陈佩斯赌赢了。 《托儿》连演场,票房近万,创造了话剧界无法超越的神话。 这之后,《亲戚朋友好算账》一年连演60场,观众达8万人。 话剧火了之后,很多人送钱上门,有请他拍电视剧电影的、有做节目的。 但陈佩斯都客气的回绝了,用他的话说:“对不起,我这边还要忙话剧,一帮话剧演员要跟着我吃饭呢。” 曾有人问陈佩斯:“你希望自己做喜剧的理想境界,是把它做到一个怎样的广度?” 他毫不犹豫地说:“没想那么多,就坚持到明天,还有明天,就行。” 最干净的艺术家! 文章已于修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jb/4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胡椒厨房丨点川味麻辣系列送好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