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煮意是一種什麽主義附幾道家常菜
有人說,烹飪是一條分水嶺,野蠻人和文明人分列兩邊。人類學會了煮這個技能,就完成了野蠻人到文明人的進步。因爲有了火,有了厨具,有了烹饪方法,人类不再過茹毛饮血的生活。而人类從采集和狩猎過渡到农业种植和畜牧,靠著五穀雜糧、牛羊豬雞鴨魚形成了各地區不同的烹飪方法,也形成了各地特有的不同口味。而口味的融合是卻可以追溯到戰爭、殖民以及作爲食物原料植物的跨洲跨洋遷徙,直至當代的全球化商貿和文化融合。 美食煮意,説的就是跟烹調與口味有關的話題。 美食是什麽?山珍海味?兒時母親手造的一道家常?還是街邊小吃,異國風味?是游子漂泊途中吃到一碗家鄉的味道?是色、香、味、形、器的和諧統一?抑或只是那種美美地吃上一頓的心情。 煮意來自何方?僅僅是一種烹飪的小心思和對美食的熱愛?還是對生活、對親人、對自己此時此刻的依戀與投入,由此激發了靈感,又沉浸在鍋碗瓢盆的交響之中。時光裏、空氣中、遙遠而親切,靠近而真實。那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地域家傳,那種應季應時應人應地的兼收與靈動,豐富與厚味…… 美食煮意,并非一種主義,又實實在在的是一種主義,一種生活的追求,多像成竹在胸呼風喚雨把個世間的酸甜苦辣,都化作舌尖的醇厚鮮香。它也是一種存在,物質的營養與精神的情趣,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有思想,有行動,更有具體的方法。這人間有成千上萬的各種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民族主義、不結盟主義、人道主義、愛國主義、悲觀主義、樂觀主義、貨幣主義、超現實主義……看起來,也只有美食煮意最能夠消減衝突,達成一致。 最難忘媽媽做的一道美食,跳水青蛙 大概五六嵗光景,那時我們還住在瀋陽空軍司令部的大院裏。好像是37棟,三單元二樓一號。那天光綫明亮,應該是中午。媽媽在厨房裏煮飯,我和分別小我三歲和四歲的兩個妹妹,圍在媽媽腿邊,因爲我們個子矮,鍋臺顯得很高。媽媽用個小鋁鍋,鍋裏的水已經開了,在咕咕地翻泡,媽媽把一碗白面,用涼水攪成棉絮狀,用手抓起一坨麵疙瘩,丟進水裏,咕咚一聲,媽媽說,這是跳水青蛙。媽媽不斷地把面疙瘩放進鍋裏,青蛙一個一個歡快地咕咚咕咚跳下去。不一會,一鍋疙瘩湯就做好了。我們每人一個藍色邊綠色花紋的搪瓷小碗裏都裝上了跳水青蛙。白白的一碗,用勺子舀起一個”青蛙“放進嘴裏,外面滑軟,芯子比外面硬一點,面是彈牙的,有筋道的,越咀嚼越香,是那種純面的自然味道,還有一點淡淡的鹽味,特別有回味。那時候,就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 在中國的”困難時期“,物質比較貧乏,那一碗跳水青蛙,沒有一根菜葉,一點油腥兒,卻讓我嘗到了面的自然的味道。其實,在後來幾十年的生活裏,我吃過、也自己親手做過各種風味的疙瘩湯,沒有一次可以找回那個童年的美味,那個母親的味道。 一款魚 及蛋炒飯和石鍋雪裏蕻燉豆腐 蒜瓣鱼 材料:去刺鱼肉(草鱼、鲤鱼、鲤鱼、海鲈鱼皆可)大蒜(独头蒜更好) 配料:植物油适量,生姜一片,豆豉1勺,料酒2勺,白糖2勺,胡椒粉小半勺,酱油两勺,醋3勺,盐少量。 做法: 1.鱼肉洗净切一寸大小的块,沥干水分用少量料酒腌制一会儿。 2.大蒜用刀拍一下去皮。如果是独头蒜用刀一分为二。 3.生姜一片切成丝。 4.植物油适量,烧至六成热,放入鱼块煎至两面金黄,捞出沥干。 5.锅内留少量油,六成热放入蒜瓣,中小火炒至略变色蒜香味溢出,再放入生姜丝炒香倒入豆豉炒出酱色,放入鱼块,翻炒均匀,依次放入胡椒粉、白糖、酱油、醋、盐。 6.锅内加入开水,水鱼比例一比一,大火烧开,改小火煮10分钟,点入少许生粉水勾芡后出锅。 小叮咛: 1.最好选择肉质厚实的鱼肉,煎炸时不容易碎。油炸前用料酒腌制时不要放盐。油炸过程中不要着急翻动,要等待鱼肉煎炸定型后再翻个儿,以防鱼肉碎掉。 2.料酒腌制鱼肉主要是为了去除腥气。 3.胡椒粉和醋,也是去腥提鲜的。 流动的故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zz/10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冬必喝的12款养生汤,鲜美又滋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