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美食,不够彪悍的保山人不敢轻易吃
保山人吃红生的历史。可远溯至古哀牢国的濮人先民。十三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也曾提到,古永昌人镐金齿,既食熟肉,兼食红生,吃的米饭中加入许多美味佳肴。喝的酒,也是融合各种香料的甘醇佳酿。可见,无论是《礼记》中的士大夫,还是永昌先民。食生,都不是迫于条件的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是红生有着熟内难以匹敌的美味,进化数千年依然难以舍弃。初到保山的人,对于杀猪宴上的拌红生,大都是望而却步的。眼看着同桌人大快朵颐,心中难免犯嘀咕,红生真就有这么好吃?而本地人对外乡人的畏畏缩缩,也多少有点看不上眼,杀猪宴上不吃红生,这算什么吃杀猪饭?就连那些如花似玉的本地姑娘,也像史湘云一般,持觞举箸,啖腥食生,等到一餐既毕,回头抹过嘴,洗过手,依然锦心绣口,玉洁冰清。在世人眼中,食生多少和野蛮未开化相连,保山人对此却坦然以示,甚至公然号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长脚的不吃板凳,长毛的不吃蓑衣。其实说到底,饮食习惯只是各地各种族风俗而已,与文明野蛮全不相干。白种人不见得比非生不食的爱斯基摩人高明多少,况且红生的美味,他们同样无法拒绝,西餐中最为国人欢迎的牛排,在西方人那里,也只偏爱带血水的三分熟牛排,原因是这种牛排含油适中又略带肉汁,口感甚是鲜美。而起源于中国的鱼脸被日本国发扬光大后,公然成为日式料理中最具特色的美食——刺身。保山的红生,主要吃法是凉拌,剁成肉茸,拌以水腌菜、白酒、小米辣、山胡椒、盐巴、花椒,八角等调料,味道酸辣适中,鲜嫩甜香,让人一吃就停不下箸。此外有一道美食,由红生发展而来,这里不得不提,那就是火烧猪,以板桥最为出名。大抵是板桥多为世居汉族,对红生有心理上的排斥,而在味蕾上又无法完全隔绝,因此,发明了这种折中办法,类似于西餐中的三分熟牛排,把猪肉烧得外焦里生,既避免了与红生血淋淋的直面接触,又得以保持了红生的天然美味。更重要的一点,经过烟熏火燎,火烧肉带上了一股烟火气息,无意间增添了无可替代的鲜香。正宗的火烧肉,需得是土法饲养的七八十斤半膘架子猪,宰杀刮毛后,先不急着开膛破肚,直接用茅草、秸秆燃火烧烤,边烧边用尖刀轻戳猪皮,等猪皮泛黄时,用水将草灰调和成浆,涂满猪身,让余温慢慢渗入猪腹。最后,用稻草将烧猪擦洗干净,只见全猪遍体金黄,焦皮香脆。此时再剖开猪肚,掏出内脏,火烧猪便做成了。与红生一样,火烧肉最经典的吃法,还是凉拌水腌菜。板桥还有一种美食叫蒿熏肉。选最鲜嫩的后腿和里脊部分,连烧烤的燃料,也只能是本地野生蒿子和青松毛。把选取的肉加入盐巴、酱油、草果、八角等香料,腌渍12个小时后,用蒿子和青松毛慢慢熏烤,即成颇受推崇的蒿熏肉。蒿熏肉亦可清蒸或卤制,可谓药食同源。与板桥火烧猪齐名的,还有与之毗邻的河图大烧。同样是火烧全猪,这里的大烧,却是事先把猪宰杀开膛,撑开腹部平放于烤台,通体涂上芝麻油、蜂蜜、酱油及多种调料,用栗炭火烧去表皮水分,然后扎针,涂上酱油、姜汁、食盐等,使之渗入肉内,腹背轮番烘烤至猪皮焦黄,刮去表皮焦质,再扎针、涂调料、烘烤、刮皮·····如此反复三遍,直到熟透为止。烤好的大烧皮色金黄油亮,外酥内嫩,同样是与酸腌菜相拌,倒也别具一番风味。来源:云报客户端综合投稿/咨询/树洞/意见箱网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zz/7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年四季都适宜的胡椒猪肚鸡超值双人套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