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事件!但中国古代历史记录有一个缺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社会记录者普遍对数学不感兴趣,重要数据记录模糊。郑和出航也是如此,没有经济数据记录、后人只能猜测。

现在只略知郑和出航每次在外1至3年、前后28年,庞大船队有多艘、平均2.7万人(多为士兵和水手)。即便船队旗舰“宝船”也只有简单尺寸记载,且争议极大。唯一肯定的是,明初继承了宋元时期遗留的先进造船工业,海船的船体巨大、设计精密、结构牢固、适航性好,当时遥遥领先世界。

史料多记载郑和出航的外交战争事件、相关政治成就。每次出航带多少贸易货物?换回多少金银和货物?所获利润及“成本效益”如何?均没有详实记录,就让后人产生错觉: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动机、经济作为有限、因此最终停费。更有很多出航目的传说如“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当然是杜撰、并不符合政治逻辑。只要稍有国际贸易常识就能想到,郑和出航一定有巨额贸易利润支撑!

史料记载郑和出航会带上许多珍宝,以及丝绸、绢缎、茶叶、瓷器、铁器、铜器、雨伞、草席、书籍等货物,在海外都能获得超额利润,只是没有数量记录无法测算而已。带回的东西,说有几十万两黄金、上千万辆白银的贸易利润;还有珍禽异兽如长颈鹿、海外各国朝贡品,都是哄皇帝开心、不足道;重点是重量小、价格高的香料,可增加一道丰厚利润,尤其重要的是“胡椒”。

胡椒,原产于印度、古代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多年前已传入西方、最晚于汉代传入中国。胡椒可去牛羊肉的腥膻、适宜做肉食调料,全世界人都喜欢,黑胡椒被称为香料之王、黑色黄金,曾在世界贸易中充当货币。中国只有南方的“花椒”、历史上未种植胡椒(直到年代)、完全依靠进口。

郑和出航总会带回大量香料和药材、尤其是胡椒,有说法是每次万斤(折0吨,对郑和船队不是难事)。当时胡椒在中国价格是每斤0.2两白银、是收购价的20倍,因此仅这一项利润就近80万辆。有专家测算,郑和七次出航总开支不到万两,仅胡椒贸易利润就基本够用了!

由于28年中胡椒大量进口,导致后期中国胡椒价格降到每斤0.1两,这或许也是出航终止的原因之一吧!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出航贸易的利润属皇家“私库”、而费用投入从“国库”支付,自然成为国家负担、无法长期坚持!

#中国人为何如此疲惫#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jb/1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