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体提供能量辅酶Q10通常被喻为点燃人体引擎的火花塞帮助细胞生成能量。这种细胞能量为人体的重要生物过程提供根本支持。不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成辅酶Q10的能力渐渐消退。食用补充品是维护健康体魄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良方。活性辅酶(Biopro-Q)所含辅酶形态为活跃型辅酶Q10(泛醇),这种形态的辅酶Q10存在于整个人体细胞之内。临床研究表明:摄入辅酶Q10可增加人体各部位的辅酶Q10供应,其中包括心脏和大脑等耗能较多的部位。在某些情况下,年龄、营养不足和一些药物可能会降低人体的活跃型辅酶Q10含量。因此,补充生成能量的保健品显得尤为重要。辅酶Q10同样被誉为抗氧化剂,可中和游离基,保护细胞,使其免遭氧化破坏,对免疫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些科学研究表明:补充活跃型辅酶Q10可增强人体细胞功能,支持免疫系统。活跃型辅酶Q10的另一个益处是可通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发挥综合效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浆转变成被氧化(或遭损坏)的低密度脂蛋白。健康卫士

辅酶q10的力量

1.保护心脏预防心力衰竭

辅酶q10最突出的作用就是保护心肌细胞、防止致命性心衰竭的发生,研究人员发现,发生心力衰竭的病人,心肌细胞中辅酶q10含量非常少。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批准辅酶q10用于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症。

2.保护肝脏多种肝病保健法宝

辅酶q10在肝脏中发挥着促进肝细胞能量代谢、抑制脂质沉淀、保护肝脏细胞等作用。研究发现,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使用“药物基础+辅酶q10”改善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的效果。慢性肝病患者在用药的同时,每天补充辅酶q10是极为重要的。

3.抑制高血脂促进消耗

辅酶q10在线粒体内发挥作用,帮助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体内拥有足量的辅酶q10可帮助人体消耗血管内和体内堆积的过多脂肪。

4.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辅酶q10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抗氧化,可组织自由基的形成,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及延缓衰老。长期使用辅酶q10能够有效防止皮肤衰老,减少眼部周围的皱纹,抵抗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5.维护健康“多面手”

新发现的辅酶q10适应症状还有:高血压、防止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老年痴呆、哮喘、耳鸣症、糖尿病崔进手术后恢复等。

辅酶q10与美容养颜

辅酶Q10的主要功效为保护肌肤免受紫外线的侵害、抑制胶原蛋白等弹力成分的分解、促进保湿成分透明质酸的生成。简单的说,就是能针对干燥、皱纹、松驰、暗沉等一系列肌肤问题发挥作用。因为其大量存在于肌肤最上层的表皮层(含量约为真皮层的10倍以上),所以只要通过日常护肤补给就能逐步改变活力缺失的肌肤状态。早一天补充辅酶q10,肌肤5年乃至10年后的命运将发生天壤之别。

其实辅酶q10存在于咱们身体内的每个细胞内,它能与美肌大敌——活性氧相抗衡,防止肌肤“生锈”,体内的辅酶q10越多,肌肤的代谢也就越活跃,年轻的素颜也就能保持得持久。只可惜,它在身体内的含量在20岁达到顶峰后,开始逐年下降啦!

辅酶q10与减肥

当体内辅酶q10水平下降时,能量和热量转化会出现障碍,这些热量最终会转化成脂肪引发病态肥胖,日本科学家在中老年人群中做辅酶q10补充实验,发现实验人群能量和热量代谢经辅酶q10作用后逐渐正常,脂肪得以燃烧,肥胖症明显得到改善。研究表明补充辅酶q10不仅可以防止发胖,还可预防因肥胖引起的心脏疾病,同时显著提高中老年人的精力与活力。

辅酶q10与维生素e的差异

自由基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破坏细胞膜,杀伤细胞并使之迅速老化,老年斑就是自由基袭击细胞残留下来的色素沉着。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但它必须与微量元素硒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抑制自由基形成、加速自由基的分解,使自由基不能在体内聚集,保护细胞不受破坏和老化。但辅酶q10的抗氧化是通过氧化还原性的结构变化加强细胞内膜抵抗外界氧化因子的损伤,是生物自然代谢过程,无须其他微量元素的参与,而且辅酶q10在阻止低密度脂氧化方面比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番茄红素更为有效,同时,辅酶q10是维生素e的增效剂,其活力再生类似于维生素c的作用,是唯一的一种天然存在的,在人体中能再生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辅酶q10在美容方面的作用

近年以来,如何增强植物性护肤品的吸收性一直是各大护肤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近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就是辅酶q10的开发成功。辅酶q10是一种人体肌肤本身存在的天然小分子,但含量较少,它能加速细胞更新,激发细胞活性,从而大大促进细胞摄取营养的能力。年5月,德国beiersdorfag保罗杰生乌纳博士于美国波士顿第一次辅酶q10国际研讨会发表辅酶q10人体皮肤实验,辅酶q10类似维生素e的作用,它可以显著减缓皮肤组织受到自由基破坏,效果更强于维生素e改善人体皱纹深度,无任何毒素反应。

现代人饮食不规律、降胆固醇药物和自然老化过程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不利辅酶Q10的自然生成。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中辅酶Q10含量会下降。由于年龄增长和增加使用降胆固醇药物抑制素(研究表明这种药物可降低辅酶Q10含量)等因素,人们很容易体验到食用辅酶Q10保健品对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性。为了自然生成辅酶Q10,我们的身体必须经过一段复杂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若出现任何差池,都可能阻碍辅酶Q10的生成。因此,研究发现摄入活跃型辅酶Q10保健品是维持体内所需辅酶Q10含量的最佳选项。八倍修复能量活跃型辅酶Q10(泛醇)对比传统氧化型辅酶Q10(泛醌)氧化型辅酶Q10(泛醌)与活跃型辅酶Q10(泛醇)是辅酶Q10的两种形式。泛醌是氧化型辅酶Q10,为大众所熟知,但新研究发现活跃型辅酶Q10(泛醇)才是最有效的保健品,其生物利用率比传统氧化型辅酶Q10更高达八倍。在人体内,辅酶Q10必须被转化为可用形式——活跃型辅酶Q10(泛醇),才能提供抗氧化保护并产生细胞能量。由于活跃型辅酶Q10(泛醇)(以活性辅酶(Biopro-Q)中含有的泛醇为例)已预先转化完成,因而使得人体可以立即使用更多高生物利用率的辅酶Q10。两种辅酶Q10氧化型及活跃型之间的差异确保充分吸收尽在一点一滴保健品重“质”不重“量”,无论您吃多吃少,吸收才是关键。粉末状的活跃型辅酶Q10(泛醇)溶脂性较弱,更易于吸收。活性辅酶(Biopro-Q)亦含有从印度南部种植的黑胡椒果中提取而成的专利胡椒素BioPerine?。在美国进行的胡椒素BioPerine?临床研究表明其在生物吸收中并非仅仅只对泛醇起作用,研究评估表明其可促进诸如β胡萝卜素、维他命B6以及硒等其他营养成分的生物吸收。当与胡椒素BioPerine?一起服用时,所有研究营养成分的吸收情况均有显著提升。活性辅酶(Biopro-Q)是为数不多含有美国原产活跃型辅酶Q10(泛醇)的产品之一,其遵循FDA颁布的良好制造规范,同时取得了食品自我检定安全可靠(一般公认安全)的标记。每个人都需要达到并维持充足含量的辅酶Q10,对于希望保持心脑健康的人们而言则更加如此。在日常饮食及锻炼计划中加入活性辅酶(Biopro-Q),能为保持生命能量与活力、促进全身健康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建议使用方法每日服用两次每次一粒于餐后服用为佳QA活性辅酶(Biopro-Q)的问与答问我一直在服用氧化型泛醌(Ubiquinone)的辅酶Q10,现在想转服含有活跃型泛醇(Ubiquinol)辅酶Q10的活性辅酶,我应服用多少?活性辅酶蕴含活跃型的辅酶Q10,为强效兼极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辅酶形态。人体吸收活跃型的辅酶Q10,比吸收氧化型的辅酶Q10高出八到十倍。故此,即使服用跟氧化型辅酶Q10相同剂量的活性辅酶,也可摄取更多的辅酶Q10。辅酶Q10是细胞制造能量所需的重要营养,也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细胞线粒体是自由基主要形成的地方,而辅酶Q10则集中分布于线粒体,保护身体免受氧化破坏,同时让人体可制造足够的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促进强健的免疫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健康。我们建议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士每天服用1至2颗活性辅酶;而长者或正服药的人士,则建议服用3至4颗活性辅酶以维持良好的细胞能量水平。同时服用全衡营养素,效果更佳。答问用过量的活性辅酶会有问题吗?心脏专科医生、生物化学家及国际辅酶协会执行委员PeterLangsjoen博士,是辅酶Q10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人员。于早期临床测试中,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血液内的辅酶Q10浓度进行监测。不过,在过千名参与者中,研究人员从来没有发现高辅酶Q10水平有任何不良影响。研究人员因而得出结论,辅酶Q10是非常安全的,但不能过量服用。而且,参与者的血液中的辅酶Q10水平越高、研究结果更好。因此,只要不是过量,辅酶Q10是迄今最安全的营养补充品之一。答问儿童可以服用活性辅酶作为营养补充品吗?正常情况下,儿童本身已可以制造大量辅酶Q10,故此我们只建议体弱或正服用药物的儿童服食活性辅酶。重要的是,儿童是可安全服用活性辅酶的,并可配合抗氧化剂和矿物质补充剂一同使用。我们建议以儿童每磅体重可摄取1至2毫克作为计算基础,换句话说,50磅的儿童可以每天服用50至毫克的活性辅酶,并可以分为两个剂量服用。活性辅酶是颗容易吞服的小胶囊。不过,如果您的孩子无法吞咽胶囊,我们则不建议服用。答问活性辅酶可以单独服用吗?活性辅酶是可以单独服用的,不过我们并不建议此摄取方式。细胞营养的意思是指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至理想或高水平,以促进人体健康。而服用Nutrifii全衡营养素已可轻易摄取维生素及矿物质至理想水平,补充人体所需营养。故此,活性辅酶应配合全衡营养素一同服用,以增强其效能。答

----雷?斯特兰德医生

更多营养医学知识健康产业资讯

长按下图:







































白癜风皮肤病
白癜风医院贵阳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xw/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