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明农场公司聚焦优势产业强化激励机制:巧打“整合牌”■海垦融媒体中心记者许雅通讯员罗永强

每年5月,是海南荔枝的高光时刻。位于红明农场公司荔海共享农庄的荔枝标准化种植基地里,一串串表皮青绿交融、个头饱满的妃子笑荔枝压弯了枝头。再有一周,这份来自海垦的“专属甜蜜”将大批上市,“身披冷链圣衣,脚踏柔软彩云”飞往全国各地。

一颗荔枝兴了一方产业,甜了一方百姓。迄今,红明农场公司已建成3万亩全省最大的连片荔枝生产基地,年红明地区荔枝产量达万斤,产值突破4亿元。一组数据,见证了红明农场公司多措并举巧打“营收整合牌”,探索职工增收、产业增效、企业增盈新路子的有益实践:年,该农场公司实现营收万元,其中农产品营收万元,占总收入的71.7%。

“去年以来,红明农场公司紧紧围绕海垦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营收整合工作部署要求,聚焦荔枝核心产业,协同促进胡椒、槟榔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巧打“整合牌”,创新整合营销模式,有效提升农场公司的产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在不久前召开的海垦集团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及营收整合现场交流会上,红明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麦全法从建章立制、强化激励措施、盘活整合现有资源等多措并举推动营收整合工作,作经验交流介绍。

推动营收整合工作,是海垦集团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挥国有农企示范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的有力支点。推动营收整合,规范制度是保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思想破冰是引擎。

出台农场公司营收整合方案、成立营收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四流合一财务风险管理、实行收购点派驻监督责任制……在做好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红明农场公司因势利导,结合当时未逢荔枝采摘期的实际情况,率先在槟榔、胡椒产业“试水”营收整合。

“在确定了上游槟榔鲜果渠道和下游销售渠道后,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我们主动出击到万宁、陵水、乐东等市县收购槟榔鲜果进行加工,下游企业再以订单式收购我们的槟榔粗加工产品,形成收购、加工和销售良性营销闭环。”麦全法介绍,另一方面农场公司还结合土地承包费收缴工作,发动土地承包户把胡椒按照市价作价缴交土地租金,把传统农产品交易模式从“种植户——批发商”调整为“种植户——农场公司集散中心——收购商”。这样既解决了职工欠缴土地承包费的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了土地承包费收缴任务,同时又保证了对胡椒原料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户降低、分散了市场风险,胡椒价格上涨后抛售还将有利于实现营收的增加。

此外,红明农场公司还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通过举办劳动竞赛奖优罚劣,设置董事长基金对工作推进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有了制度保障和激励加持,该农场公司去年大力推进的东昌亩的荔枝基地建设项目按期保质顺利完成。

“目前我们已与技术团队搭建合作平台,在荔枝标准化种植基地套种凤梨,实现长短结合,并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引导农业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麦全法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先后套种凤梨亩,预计将为公司实现营收万元以上,利润约万元。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营收整合工作。

下一步,红明农场公司将以荔枝核心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一场一品”工作,并配合产业集团补全、补长和补强产业链,不断壮大区域特色产业,创新整合营收模式,提升农场公司整体经济规模和效益,助推海垦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转载或者引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yc/1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