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胡辣汤的大文豪,凭借个人魅力成为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都是文坛领袖,更是凭借自己的学识成为苏轼的偶像,但是他也很有生活情趣,胡辣汤就是他发明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韩愈凭什么可以名留千古?一、身世悲惨,苦学成才韩愈自幼孤苦,父母早早就过世了,是由自己的哥哥嫂子抚养长大,在十二岁的时候兄长也去世从此之后由嫂子一个人照顾。因为从小就知道嫂子一个人撑着家十分不容易所以他十分努力的学习,想要用功名光耀门楣。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十分有信心的参加了考试可惜这是其人生中第一次名落孙山,因此心情十分沮丧。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接着又考了几次但还是没有成功。这时候的他渐渐灰心,生活对于那个时候的韩愈来说实在是太煎熬了。毕竟也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怎么的也得先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去然后才能去考功名,这时候他开始琢磨怎么能糊口。这时候他遇到了人生的贵人马燧,他是一个王爷自己的堂兄曾经给他做过随军,后来在战场上战死。因为这层特殊的原因于是他开始在马燧那谋生。后来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终于考中进士,他这届的学生都很出名被称为龙虎榜。二十五岁年纪不算大,甚至要比同届的人年轻很多。二、考中进士,为官正直但是能考上进士就能做官了?还得通过一次考试才行,这个考试韩愈又考了三次但是还是没有考过,于是他决定先当幕僚吧,一边当一边考正好有一个节度使在招于是他就去了在路上的时候看见给皇帝送的鸟兽他不禁感慨自己虽然有才华但是还赶不上逗人开心的鸟兽。后来他一直在节度使那工作,一直到其去世他才能够返回家乡和妻儿团聚。时间一转眼就到了公元八零一年,这是的韩愈已经是三十四岁的人了。这时候他获得了国子监讲师这一个职位师说就是这个时期写出来的,那是一个风气十分差的年代但是他却以身作则,坚持自己的职业,十分用心地讲课为国家培养人才,也扩招了很多学生,世人把这些人都称为是寒门弟子。他在闲暇的时候喜欢读前人的诗词,很喜欢李贺,觉得他是真正的鬼才,尤其是韩愈读到他的诗词是甚至有时候会忍不住击节称赞。认为这实在是天赐的才情,如果不是天赋是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的。三、从军胜利,发明胡辣汤避免暴乱在公元八一七年的时候韩愈在在军中谋职,后来取得了成功跟着军队一起回朝,有天晚上在扎营的时候他听见这个夜空中有很多乌鸦在徘徊哀鸣,这个和项羽的四面楚歌有相同之处,于是韩愈担心在听见这样的哀叫之后那些投降的士兵会有思乡之情,导致悲剧发生。天气又这样的冷,在饥寒交迫的时候,降兵一定会心里难过,这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想起战利品中有很多呼叫于是他让手下人把胡椒碾碎然后用牛肉豆腐丝一起熬煮最后成为御寒热汤,大家分而食之。将士们在吃过之后都觉得十分味美,感觉身上的寒气也没有了整个人重新变得精力旺盛,军中主帅也十分称赞于是赐名为胡辣汤。在他们回朝之后皇帝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就让韩愈写文章歌颂一下,于是他在接到圣旨之后就开始连续七十天一直创作写成了平淮西碑。四、成为国子监祭酒文坛巨匠,不畏生死劝叛军归顺在公元八二零年的时候韩愈开始担任国子监祭酒。在这期间他认识一位教授,这个教授虽然长得不太好看所以很受排挤,但是韩愈却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跟着排挤有时候还和这位教授一起吃饭学生们看到连校长都跟这个老师一起吃饭关系这么好自己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疏远,于是纷纷和这个老师亲近起来。在这时韩愈在文坛的名声也越来越高,随着名气的增大稿费也越来越多。长安那些大户人家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请他写墓志铭。稿费甚至是一字千金,一篇稿费是普通人月薪的十六倍。靠着写文章其实就能够养家糊口了但是这时他依然心系国家,为了让国家更加稳定和谐他经常向上进言。有一次他突然听见一位节度使被一个将军杀死,将军自立为王但是朝廷却没有办法还能去诏安。但是谁当招安史呢?朝廷上谁都不愿意,群臣都不愿意出头,这时候韩愈站出来说我愿意。这时韩愈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满面风霜头发都白了但是他依然愿意为国家深入险境。已经出发的时候,当时另一位大诗人元稹一直到韩愈要去马上向皇帝进言说韩愈是我们的文坛巨匠绝对不能去这种虎狼之地犯闲,要是真出什么事的话大唐损失重大啊。皇帝听完之后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下旨把韩愈追回。等到元稹找到汉语的时候却没有阻止得了他只留下一句哪有让国君下达命令却不去的道理呢于是十分坚决地走下去。他当然知道这是九死一生的事,但是依然为了国家安危奋不顾身,甚至怕自己去的晚了让天下黎民百姓继续受苦,所以走的速度很快如果这个造反的将领觉得是朝廷怠慢的话一反悔就又是大劫难。因此韩愈快马加鞭生怕自己慢了。等到他来到地方军营的时候发现到处都是明晃晃的刀剑。韩愈不是武将,但是却是一个用勇之人,在那种紧急的状态下依然十分镇定,生态没有丝毫变化。在听到韩愈说朝廷愿意诏安的事,敌军的首领也认为,其实和朝廷息事宁人也不错,自己也不是非要造反才行。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韩愈的淡定的气势,这才是让他真正产生敬意的。至于诏安的文书,只不过是一张纸罢了。后来的两百年时间内,有一位韩愈的超级大粉丝叫苏轼,他也是同样被贬,路过当年韩愈流放的地方潮州特意去祭拜一下,站在他的塑像之前,苏轼久久不能平静,感慨颇多,两人最后的结局也是有点相似。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yc/12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炒菜怎么更香牢记35个厨房技巧,学会后,
- 下一篇文章: 我家的中秋最特殊,两个离异老父亲来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