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不受补关键是脾胃虚弱,这类人群可不盲目
俗话说:“冬季进补,春天打虎”。人体经过春、夏、秋三季,尤其在夏天体能的大量消耗,在冬季有必要对人体进行适时调养和补充,为来年开春以至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中医认为,冬主藏,在冬季补给充足之后收藏起来,藏得好,来年春季阳气就能茁壮生发,体质会有明显改善。 而说到进补,大多数人会选择温性的肉类或者药膳,如羊肉、人参等等,可是很多人发现在进补之后,身体没见强壮,腰围却粗了一圈,甚至有些人出现了消化不良、便秘、口干舌燥,甚至还有流鼻血等情况,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补不进去的原因,在于脾胃虚弱 补不进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脾胃不好。脾胃功能虚弱,无法运化这些补益药的精华,积滞在身体里,就会出现这些不适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想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我们需要的气血,一定要脾胃健运。通常这四种人,因脾胃不好,会出现补而无效: 1、脾胃气虚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倦怠乏力,大便溏稀,食欲减退,神疲懒言,食后腹胀,脘腹隐痛,遇劳而发,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排便无力,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对于脾胃气虚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是先健脾益气,尽量搭配甘温补气的药物,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吸收与调养身体。如果不注重健脾补气,过食或者误食滋腻的食物,不但没有达到进补的目的,还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出现腹胀、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不适。 2、脾胃虚寒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面色晄白,口唇色淡,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温中祛寒,如果食用太多滋阴寒凉之品,进补后更伤脾阳,就容易出现胃痛、腹胀等不适,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行为。 3、脾虚夹湿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食欲下降,口中粘腻无味,便溏,舌苔白腻。 对于脾虚夹湿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祛湿,如果着急地服用一些滋腻大补的食物,就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运化功能,加重水湿的情况,出现腹胀、口臭、大便烂等情况。 4、脾虚肝郁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嗳气反酸,食少纳呆,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大便溏薄,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睡眠欠佳,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对于脾虚肝郁的人来讲,冬天进补应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理气、疏肝解郁,先把郁结的气机给打通、理顺,先通后补,边通边补,这样的进补才能奏效。相反,如果一味地补气,就容易出现越补越堵的情况,加重原有的不适症状。 冬季如何有效进补? 上述这五种情况是补而无效的常见类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健脾养胃,达到有效进补呢?冬季的进补养生很重要。进补前一定要辨证好自己的体质,调理好脾胃,吃健脾的药膳,待脾功能健运时进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党参白术茯苓汤 材料:党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鸡1只。(2人份) 做法:鸡洗净切块,焯水备用;将党参、白术、茯苓、鸡块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文火熬至烂熟,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 2、干姜胡椒猪肚汤 材料:猪肚半斤,胡椒5克,干姜5克。(2人份) 做法:猪肚洗净,置砂锅中,加水适量;加入以上调味料,以文火炖后即可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 3、五指毛桃鸡汤 材料:鸡1只、五指毛桃30g、炒薏苡仁30g,生姜3片。(2人份) 做法:将鸡焯水后,与洗净的五指毛桃、炒薏苡仁、生姜共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健脾祛湿。 4、佛手党参猪骨汤 材料:佛手15克、党参20克、猪骨克。(2人份) 做法:将猪骨、药材共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补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sy/10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素食教学素猪肚鸡汤
- 下一篇文章: 豆腐放一天就变酸保质10天只需要准备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