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怎么爱上吃辣的原因有点心酸
文/夏小忧 “没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不开心的时候,你是否也曾这样宽慰过自己?开解过别人?又或者是被人安慰过呢? 想必一定是有的吧!尤其是在寒冬腊月里,无论遇到多么糟心的事情,只要吃上一顿热气腾腾、麻辣鲜香的火锅,什么烦心事都能烟消云散。 考试考砸了、跟父母吵架了、失恋了、工作不顺心了、和闺蜜起争执了......生活中被火锅治愈的时刻真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麻辣火锅,就着火辣的汤底,已然分不清是被辣哭了,还是难过哭了...... 反正哭着哭着也就释怀了。 当然啦,拥有如此魔力的远不止是麻辣火锅,还有(麻辣)小龙虾、麻辣香锅、酸菜鱼、毛血旺、烧烤、麻辣烫、酸辣粉、水煮肉片...... 是不是光看这些菜名就已经口舌生津啦?是不是每次吃完这些菜都辣并快乐着?是不是每隔一阵子不吃就会格外想念? 为什么我们会爱上吃辣呢?“辣”又从何而来?你知道有关“辣”的历史和起源吗?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吃货,不妨和我一起走进曹雨的《中国食辣史》,了解一下有关“辣”的种种吧! 《中国食辣史》乍一看书名挺严肃,颇有点“劝退”的意思,但谁让咱又偏偏好这一口“辣”呢,所以硬着头皮也得上啊!看完才发现,这书名其实就是“唬人”的,实际上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本特别适合大众阅读的科普读物。 虽说是科普读物,内容却一点不掺杂水分,为了讲述清楚辣椒在中国年作为食物的演变史、同时保证内容的严谨性,作者曹雨翻阅了国内外诸多文献,参考文献类型包括史籍、方志、字书、笔记、小说、杂项等。 如果你也爱吃辣,刚好又对辣椒的“前世今生”充满好奇,《中国食辣史》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一、川菜馆子遍地,然而辣椒的原产地却不是中国? 这几年,国人对“辣椒”的喜爱程度暴增,遍地都是川菜馆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数据显示,放眼全球,中国在辣椒的生产及消费上早已名列前茅。年的时候,中国的辣椒产量就已经高达0万吨,世界排名第一;不仅如此,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吃辣人数也甩其他国家好几条街、妥妥的NO.1。 作为辣椒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辣椒已然成为中国人餐食里的不可或缺的一剂调味料,但若问及辣椒的原产地,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要不是刚读完《中国食辣史》,我恐怕会想当然的回答成四川、贵州,或者陕西等国内知名的嗜辣地区。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辣椒原产于美洲,大约在16世纪下半叶(隆庆—万历年间)才进入中国的。 至于辣椒为什么会从美洲传入中国,就要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说起了,哥伦布航行的目标是获得印度香料—胡椒,但到了印度群岛后,却阴差阳错发现了辣椒,辣椒就这样被带回了西班牙,开始了它的第一次迁徙。 就在西班牙人获得辣椒的同时,葡萄牙人的船只由于经常前往美洲,并习惯停在里斯本补给,也发现了辣椒这一新物种。由于教皇子午线的分割,葡萄牙的船只大多往东方航行,这便为辣椒流入亚洲、传入中国提供了契机。 中国有关辣椒的文献,最早的要数万历十九年明高濂《遵生八笺》的一行文字“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清康熙年间的《花镜》《广群芳谱》等也有关于辣椒的记载。 但直到康熙年间,人们都只是将辣椒视作观赏植物而已,所以,辣椒传入中国最初的一百年间,一直未能出现在菜谱上,反而常见于花草文献中。 二、从“观赏植物”到“调味料”,辣椒都经历了什么? 其实,辣椒在其原产地美洲,向来是被当做调味料使用的,后来葡萄人把辣椒带回果阿种植,也是以食用为目的的,但是,到了中国商人手中,辣椒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观赏植物”呢? 闹了这么一出大乌龙,倒也不奇怪,因为辣椒从葡萄牙人手上传到中国人手上的过程中,有关辣椒如何使用的信息统统都丢了......这就好比让中国人给欧洲人一方砚台,却不告知用途,估摸着最后这砚台就只能被当作摆件吧! 面对一无所知的异域植物,任谁也不敢轻易食用啊,所以,当时的中国人就脑洞大开,将“色红,甚可观”的辣椒用作观赏,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慢慢的,中国人对辣椒的物质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辣椒的用途不再是仅供观赏,而是出现在了药谱之中,不过,谨慎起见,辣椒入药仅以外涂为主,并没有用于内服。 因为被发现有药用价值,国内部分地区开始少量种植辣椒,这一次,不是用作观赏,而是被当作药材。 那辣椒是什么时候被中国人食用的呢?曹雨在现存的历史资料中,找到了一些历史线索,其中,康熙六十年(年)编成的的《思州府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食用辣椒的记载。这段记载中提到两点: 1、食用辣椒是“代盐”的无奈之举;2、食用辣椒是从土民和苗民中流行起来的。 乾隆年间年间的记载《黔南识略》就证实了这一点:贵州是食用辣椒的起点,“海椒,俗名辣子,土人用以佐食”;同是乾隆年间的《贵州通志·物产》也有记载“海椒,俗名辣角,土庙用以代盐”。 由此可以推断,辣椒广泛地进入中国饮食,始于贵州省。然而,辣椒却不是最先传入贵州的,因为年湖南的《邵阳县志》、年浙江的《山阴县志》都明显早于年贵州的《思州府志》。 所以,辣椒的传入应该是先浙江、再湖南,然后再到贵州。只不过,贵州才是辣椒传播的重要节点,在贵州,辣椒完成了从外来新物种到融入于中国饮食中的调味副食的蜕变。 三、象征“穷”和“廉价”的辣椒是怎么翻身成主流的? 上面说了,国人之所以食用辣椒,一开始只是“代盐”的无奈之举。正因为如此,辣椒从一开始就成了“穷”“廉价”的代名词,所以一提到“辣”,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们必定是不屑尝试的。 贵族们瞧不上,但身为终日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庶民,却将辣椒视作恩物,因为这东西既便宜又重口味,简直就是下饭神器! 最关键的是,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在中国大多数地区收获期长达半年,所以很多乡村庶民都愿意种植辣椒,那些长期缺盐地区的人们,就更是将辣椒视作宝贝了。 只不过,作为“廉价”之物,辣椒一直无法突破阶级的界限,虽然流传广泛,但食用人群却始终限于乡村庶民,也有一些中农、地主会食用,可城里的饮食里是几乎见不到“辣”的,至于贵族和世家,就更不可能去尝试了。 既然如此,辣椒又是怎么翻身成为主流、成了传遍全国的滋味的呢? 《中国食辣史》认为“辣味的流行是近三十年来的一个突出饮食现象,是伴随着中国饮食的商品化过程、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现象; 与辣椒流行最密切相关的是辣味菜肴的价格,在城市居民的一般印象中,辣味菜肴较之于其他的菜肴要廉价,因此价格是解释辣味流行的一个重要依据”。 当然啦,除却价格的因素,食品的工业化和商品化也是辣椒得以流行的重要基础,像我们熟悉的“辣条”、“泡椒凤爪”、“辣豆干”,其实就是这一现象下的幸运儿,至此,辣味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已经显而易见。 中国食辣史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30购买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许多人从农村到城市发展,成为城市新移民,辣椒也因此被带入到城市的饮食文化中,慢慢的,辣椒原本乡村食物的标签逐渐模糊,后来竟成了工业化城市中的标志性食物,大有反客为主之势。 这就和欧洲土豆的“逆袭”如出一辙,同样都曾是“底层食物”,同样经历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变迁,又都在变迁之后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标签和定义,最后还都在工业化时代后迅速风靡。 一本《中国食辣史》,让你对辣椒“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sy/11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辣椒胡椒花椒别傻傻弄不灵清,现在就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