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2可怜之人多输给了自己
第二部主要是首辅上任,一共三件事:胡椒折俸、京察、剿匪。事情很简单,相比较第一部,没有新鲜感加持,这一部多少有些繁琐了。比如其中的风葫芦、泰山姑子、积香庐的描绘,有趣却并非增彩,可有可无。好玩的是,读第一部充满了京味,第二部却有点南味,很多词汇看不懂,一查发现是客家话。 新官上任,首先整顿吏治。张居正也是如此,提出的名义是京察(就是绩效考核,大意是每个人上报自己的成果和不足,皇帝根据表现决定去留)。摆在张居正面前有两个困难:一是工部没钱发工资,于是提出胡椒苏木折俸。二是高供残留势力的阻挠,于是采取的措施是讨好皇帝,联合冯保。故事基本就由此展开。 宁做干臣,勿做清流“古今大臣,侍君难,侍幼君更难。为了办成一件事情,你不得不呕心沥血曲尽其巧。好在我张居正想的是天下臣民,所以才能慨然委蛇,至于别人怎么看我,知我罪我,在所不计。”“这正是你叔大兄一贯的主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番动情的话,王国光深以为是,因此答道,“做事与做人,若能统一,可谓差强人意。若有抵牾,则只能把做事放在第一了。” 这段话来自张居正与户部王国光的对话。为了整顿吏治,张居正提出了京察,但是为了讨好冯保,私下又升任胡自皋。胡自皋在第一部里帮助冯保讨好李贵妃,花三万两买了一串达摩佛珠。面对前后矛盾的行为,张居正向王国光陈述心迹:宁做干臣,勿做清流。 升任胡自皋当两淮盐运使(基本上属于天下第一肥差),需要吏部行文,户部遴选,所以在见王国光之前,面对吏部杨博的时候,张居正还有一番对话,关于成事与做人之间的选择: “论人品,海大人清正廉明无懈可击。论做官,他却不懂变通之道,更不懂水至清则无鱼,这一浅白之理。做官与做人不同,做人讲操守气节,做官首先是如何报效朝廷,造福于民。野有饿殍,你纵然餐餐喝菜汤,也算不得一个好官。如果你顿顿珍馐满席,民间丰衣足食,笙歌不绝于耳,你依然是一个万民拥戴的青天大老爷。仆基于以上所思,决定不再启用海瑞。你给他官复原职,他仍不能造福一方,若给他闲差,士林又会骂我不重用他。所以,干脆让他悠游林下,这样既保全了他的清廉名节,让千秋后世奉他为清官楷模,岂不更好?” 事实上,张居正为什么要京察,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在外人眼里,原因只有一条:排除异己。这是每个人的立场决定的。所以在无法辩解的情况下,张居正能跳出来,在人和事之间选择成事,这也算是一种降维打击了。 当然清流也不尽然百无一用,但是“君子可欺之以方”,做事难免各种掣肘,接下来要讲的童立本就是这样的人物。可怜却也不能更多同情。 可怜之人输给了自己童立本是礼部的六品官,主要做的就是提供礼仪规范,比如皇族婚丧事宜等。为人本分,祸从天降。胡椒折俸,其实最惨的是底层官员。中上层的官员本就不缺钱,况且一大堆人巴结,所以胡椒很容易折现。底层官员,本身就穷,胡椒也卖不出去。生活拮据,走投无路,也就出现了悲剧——自杀。 没钱只是一个死因,童立本的死还有更重要的一层:被有心人之人撩拨,丧失了生的希望。礼部王希烈一撺掇,就失去了判断。 “他们(张居正)认为,你的自述中有语焉不详之处,上月首辅亲自主持东阁会议,讨论皇上生母李贵妃晋升皇太后事,足下在会上固执己见,不肯在李太后尊号前多加两个字,引起首辅不快,这次京察,首辅授意吏部,要追查这件事。”童立本一听急了,大声申辩道:“那次东阁会揖之前,是你王大人亲自授意卑职,要吾坚守朝廷法度,按章办事,不可屈服权势,以名爵谀人,卑职谨遵堂命,如何现在又把这坨屎搭在卑职头上?”在王希烈眼中,童立本是个吃豆腐都塞牙的晦气篓子,加之迂腐好认死理,一点也不讨人喜欢。但眼下他想利用他,因此也不计较童立本的态度,只一味撩拨。” 童立本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之后可谓轰动京城。所有人都拿这个事情作为出气筒,高供的余党用来借题发挥,其他人担心京察借机“反制”,所有人一起搭台唱戏,一心想要扳倒张居正。作者的处理办法是:一场大火,从长计议。高供余党的两个领头人物,魏学曾救人心切丧身火海,王希烈吓得大病一场,命悬一线。第二部结尾,冯保承认自己主事放的火。 唯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王希烈撺掇一个童立本实在不知道收益在哪里,大概就是见一个就撺掇一个。但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与童立本对应的还有一个人物——金学曾,在第二部很出彩,也颇受张居正赏识。 金学曾本来是一个实习生,在户部做观政(大凡一个新科进士,一时无法分配,吏部便让他到各大衙门临时学习政务,观政一名由此而来),没事找事就负责了胡椒折俸,亲眼见证了户部的拮据。他筹措了一万两,投身户部出谋划策,谋得一个差事:领旨钦差前往礼部查账。 “金学曾说着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就前往礼部。瞧他这神态,张居正又道:“看来你是个肯干事的人,有这一点就很好。年轻人少一点风花雪月清流习气,多一点忧患意识务实精神,朝廷的事情就要好办得多。”金学曾从首辅的话中隐约听出期许,心中不禁一热,旋即就从袖筒里扯出一张银票来,走上前双手递给王国光,说道:‘部堂大人,方才首辅教诲,卑职铭记在心。这是一张一万两的银票,卑职把它捐给太仓,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他这一万两银票也有出处,斗蛐蛐赌博而得,本钱三千两,也是通过造假做成。这一波操作,张居正看在眼里,故而对金学曾很有期待。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在做人和成事之间,张居正选择了成事,所以位极人臣,力挽狂澜。不过,大厦倾倒,也不是没有理由,所以只成事也是不行的。很多事情很难判断对错。最后聊到海瑞,借用他对张居正的评价: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谋身,我理解即是做人。“做事与做人,若能统一,可谓差强人意。若有抵牾,则只能把做事放在第一了。”如果找个完美案例,我想大概是范蠡了吧。张居正的关键在于小皇帝朱翊钧,至少从这两部看来,他做事情还是十分谨慎的。最后输也只能输在这里了。 此外我发现:做人的成本是很低的,几句话就行了,但是做事却不仅成本高,风险也高。第二部开篇邸报中伍可发了一条男变女的条陈。杨博指出,“有人说伍可写这个条陈,是为了替他的座主高拱鸣冤。谁都知道,高拱是倒在冯保手上,这里头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当今皇上的生母李太后。伍可弄出个男变女的条陈,其意是含沙射影攻击李太后,这也不假。但依老夫分析,伍可明里是为高拱鸣冤,暗里却是为了让自己扬名。”——伍可之所以敢于和张居正对着干,就是算定了政局未稳,这时候博个名声,他日张居正倒台,自己就可以乘势而上。(伍可这样的小人物,在第二部里出现了很多。不仅是攻击张居正的,公然力挺张居正的也不在少数。风水轮流转,确实也是一条哲理) 我想,做人和成事的不可调和,究其原因是做人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主观行为,二是客观评价。因为立场的存在,做人和成事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你的坚持,或多或少会侵犯他人的坚持。这时候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未免悲观,因此我想说有时候就是要鱼和熊掌两个我都要,这很难,所以能者居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tp/10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周技术分析市场平稳,草类坚挺,春寒和口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