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灵芝在米粉的江湖里,泸溪斋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人们的认知里,一碗米粉好吃的构成三要素包括粉好,汤鲜,臊子可口。而泸溪斋粉就独特在其“斋”上,没有肉臊子,就凭着米粉与汤头的相互成全,就缔造出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舌尖传奇。泸溪斋粉是从佛道里来,到尘世间暖胃和清心的。泸溪斋粉的历史与泸溪的文化相生相融、互滋互养。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把泸溪斋粉列为“最泸溪的味道”饮食文化。泸溪是屈原楚辞中的神巫之地,中原文化与盘瓠文化交融之地,释、道、儒思想汇集,食物亦倡导见素抱朴、民胞物与之风。清代时期,人们为纪念观世音菩萨生日和出家、得道之日,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家家户户都要吃斋以表敬意。而做素食的寺庙中人别具心裁地做出了斋粉。这一吃法流传到民间后,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宁可百日食无肉,不可一日无斋粉。鲜香的泸溪斋粉。胡灵芝摄泸溪斋粉选米其讲究,刚收割的稻谷没有劲道,要精挑存放上一年的优质籼米才有资格制作泸溪斋粉。这种经过时间酝酿的籼米才能保证斋粉既米香浓郁又柔韧有劲。泸溪斋粉的制作工艺复杂,有口诀云:“加盐要相当,生了不成钢,熟了变糊汤,揉糍要均匀,用力勿怕盛,韧字手中成。”粉匠需要在浸泡、淘洗、磨浆、煮糍、榨粉、清洗等多道工序里环环相扣,分毫不差,才能得到晶莹劲道、细如龙须的泸溪斋粉。这些斋粉需要粉匠耗费一天一夜的时间来精心酿制。黎明时分,这些斋粉会送到斋粉店。斋粉店老板亦是闻鸡起舞,熬出一锅秘制“六味胡椒汤”。这“六味胡椒汤”以山泉为引,开水煮沸,以秘制配方为魂,加入胡椒、八角、花椒、桂皮、橘皮、香叶等中药材料,用柴火慢煨汤。每天清晨,唐氏斋粉店、莫氏斋粉店总是人声鼎沸,人们排着队来吃泸溪斋粉。掌柜麻利地将米粉在咕嘟沸腾滚水中翻烫,再过六味胡椒汤浸润,落入大碗中,舀清汤、撒香葱、姜丝、大蒜子,点菜油、花生米,行云流水之间一碗素雅动人,香气扑鼻的泸溪斋粉便端上了桌子。粉丝纤细清爽而千回百转,汤味清香扑鼻而回味无穷。植物油花生米点缀其中,绿葱花、红辣椒相互映衬。一副我这么好看,定会让你终生难忘的模样。米粉佐料丰富多样。胡灵芝摄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挑起来,呲溜溜一嗦,韧劲十足的米粉,与唇齿缠斗后,释放出的稻米香、汤汁香瞬间飙满口腔。由斋粉带来的愉悦感很让人想要说点什么,可是汤又烫得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是赶紧挑起几颗花生米来舒缓一下节奏,细细地嚼,慢慢地咽吧。让这鲜香、脆香慢慢地由口而生,进而心满意足地感叹一句:这一碗斋粉入口,三春不忘啊。早上吃碗粉,幸福的一天就开始了。胡灵芝摄对于泸溪人而言,思念故乡约等于思念一碗泸溪斋粉。每一个游子都知道,离了沅江水和泸溪的高山籼米,离了泸溪人的一双巧手,再难复制泸溪斋粉。只能一次次地回来,找到那一片熟悉的斋粉店,酣畅淋漓地嗦一碗泸溪斋粉,填满这思乡的胃囊,再元气满满地开启新的旅程。而对于外地人来说,不吃一碗泸溪斋粉,相当于没来过泸溪。我想,这不单单只是一份满足味蕾的好吃的食物,而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你会从一碗斋粉里吃出温暖与幸福,坚守与传承,和谐与健康。这是一种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jiaoe.com/hjxw/12381.html